# H.264官方软件JM源代码分析-编码器lencod ## 函数调用关系图 JM中的H.264视频编码器lencod的函数调用关系图如下所示。  ### 下面解释一下图中关键标记的含义。 >函数背景色 >函数在图中以方框的形式表现出来。不同的背景色标志了该函数不同的作用:
# H.264官方软件JM源代码分析-编码器lencod ## 函数调用关系图 JM中的H.264视频编码器lencod的函数调用关系图如下所示。  ### 下面解释一下图中关键标记的含义。 >函数背景色 >函数在图中以方框的形式表现出来。不同的背景色标志了该函数不同的作用:
# 视音频编解码技术零基础学习方法 ### 1. 生活中的视音频技术 平时打开电脑中自己存电影的目录的话,一般都会如下图所示  因为下载的来源不同,这些电影文件有不同的格式,用不同的后缀表示:avi,rmvb,mp4,flv,mkv等等(当然也使用不同的图标)。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格式
# 码率控制基本概念 码率控制是指视频编码中决定输出码率的过程。首先介绍一下 X264 中使用到的与码率控制相关的几个概念: CQP(Constant QP) 恒 定QP(Quantization Parameter),追求量化失真的恒定,瞬时码率会随场景 复杂度而波动,该模式基本被淘汰(被 CRF 取代),只有用”-pq 0”来进行无损编码还有价值。 CRF(Constant Rate Factor),恒定质量因子,与恒定 QP 类似,但追求主观感知到的质量恒定,瞬时码率也 会随场景复杂度波动。对于快速运动
# CDN在直播中的运用 ## CDN技术原理 CDN的全称为Content Delivery Network,即内容分发网络,是一个策略性部署的整体系统,主要用来解决由于网络带宽小、用户访问量大、网点分布不均匀等导致用户访问网站速度慢的问题。这中间就有了很多的CDN节点,简单一点理解就相当于我们开始学习计算机选择网络。具体实现是通过在现有的网络中,增加一层新的网络架构,将网站的内容发布到离用户最近的网络节点上,这样用户可以就近获取所需的内容,解决之前网络拥塞、访问延迟高的问题,提高用户体验。  * 解协议的作用
# 视音频数据处理:RGB、YUV像素数据处理 本文记录RGB/YUV视频像素数据的处理方法。视频像素数据在视频播放器的解码流程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。  本文分别介绍如下几个RGB/YUV视频像素数据处理函数: 分离YUV420P像素数据中的Y、U、V分量 分离YUV444P像素数据中的Y
# RTSP协议之TCP/UDP问题 ## 1. 前言 RTSP(Real-Time StreamingProtocol)实时流式协议在直播、流媒体、视频会议等平台用得很多,它是基于TCP/IP开发的上层协议,所以音视频流数据可以用TCP或者UDP来传输。这篇文章目的主要是讲述这二者的区别,如果想了解更多RTSP相关的知识,可以参阅我之前的博文《RTSP协议实例分析》。 ## 2. RTSP之TCP与UDP方式区别 TCP与UDP方式的区别在客户端项服务端SETUP请求中的Transport项体现。R
# 基于FFmpeg的AVfilter的例子-纯净版 ## 流程图 该程序的流程图如下所示。AVFilter的初始化比较复杂,而使用起来比较简单。初始化的时候需要调用avfilter_register_all()到avfilter_graph_config()一系列函数。而使用的时候只有两个函数:av_buffersrc_add_frame()用于向FilterGraph中加入一个AVFrame,而av_buffersink_get_frame()用于从FilterGraph中取出一个AVFrame。 ![i
# 视音频编解码学习工程:H.264分析器 雷神开源小项目:H.264码流分析器。在学习过程中,从开源社区获得了很多的资源,在此也算是对开源社区的回馈了。 我这个项目规模不大,主要可以用来学习H.264码流结构。使用VC 2010的MFC开发完成。在对H.264的NAL进行解析的过程中,用到了另外一个开源工程:h264bitstream。h264bitstream工程本身还是挺优秀的,可以比较详细的列出NAL的信息。 软件的exe以及源代码已经上传到了SourceForge上。上传前又增加了一个英文界面,紧跟
# 流媒体协议介绍(rtp/rtcp/rtsp/rtmp/mms/hls) ## RTP 参考文档 RFC3550/RFC3551 Real-time Transport Protocol)是用于Internet上针对多媒体数据流的一种传输层协议。RTP协议详细说明了在互联网上传递音频和视频的标准数据包格式。RTP协议常用于流媒体系统(配合RTCP协议),视频会议和一键通(Push to Talk)系统(配合H.323或SIP),使它成为IP电话产业的技术基础。RTP协议和RTP控制协议RTCP一起使用,而且